做孩子信赖的父母——家长学校讲座

更新日期: 2007年5月22日 上午12:00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交流有关教育孩子的问题,虽然每一个家庭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不过在家庭教育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可以学习和探讨。希望我们这一次短暂的交流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建立我校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孩子良好沟通的新平台,让老师和家长能够与孩子共同成长!
一、从一次简单的调查说起:
让学生说一说与父母沟通的状况,其中2/3的学生反映与父母沟通上存在问题,不到1/3的学生与父母沟通状态良好,还有个别学生因为不与父母住在一起,没有沟通的机会。
学生反映的一些问题:
1、 父母不相信我;
2、 总谈学习,很烦;
3、 总拿我和别人比;
4、 总是让我自己做事,他们总说很忙;
5、 成绩好时,不表扬我;
6、 成绩不好时,数落我,甚至骂我笨;
7、 给我定的目标太高,考试时很有压力;
8、 爸妈老吵架,一吵我就烦。
……
(读一个初一学生写的与家长沟通的情况)
如果您是这个孩子的家长,您会怎么想?去跟他理论一番,还是揍他一顿?我想,明智的家长这时要冷静下来,反思自己、调整自己了。
二、调整自己——“没有错的孩子,只有错的父母”:
1、 少说,多观察;拿不准时,不开口。
有的家长比较喜欢随时随地的叮嘱孩子,就是害怕孩子出错。(读一个高一学生写的对家长唠叨的感受。)
实际上,您的唠叨正是证明了您不了解孩子,不相信孩子,所以您的关心对于孩子来讲,没有满足他的需要,他不觉得是关心,反而很厌烦。
所以,要少说,多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在孩子需要您的时候,马上出现,注意沟通时,多听孩子的表达,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
因为在教育中您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控制者。
另外,当您拿不准时,不要开口。比如说,孩子叙述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与同学的矛盾,对老师的意见,等等,当您还没有想好您的回答是不是会对孩子造成影响、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时,就不要轻易的为某件事下结论。多让孩子去体验、去经历。
2、 说错时,切掉镜头,重演,不要将错就错。
(一个初一学生说爸爸在每次他考不好时不问原因就开始骂他。)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当您发完脾气了,肯定会后悔,甚至往往在觉得错了的时候,会寻找很多的理由来弥补,比如说,我一天工作多累,如何如何。
此时,您记住,以后在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要像一个导演一样,将刚才的镜头切掉,重演,不要将错就错,孩子肯定会接受您再次的表现。
3、 不要将自己的焦虑发泄给孩子。
实际上,家长的喋喋不休和发脾气,甚至打孩子,都是一种焦虑的表现,当这种焦虑发泄给孩子后,实际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父母没有办法了,镇不住了,这是孩子最担心的。虽然十几岁的孩子独立意识很强,但仍然没有摆脱依赖,他希望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有父母为他指路,而您的举动让他心里更慌,更恐惧。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种焦虑的发泄,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动摇原有的动力。因为每一个孩子本身都是要强的,希望自己一次比一次更好。当成绩不理想时,孩子自己会产生自责,这种自责会诱发对学习的原动力,驱使他寻求方法,改正错误。但是,如果父母从中干预,不分青红皂白,将所有的不满首先表达出来,或者说触痛孩子的伤疤,孩子的心理会有怎样的变化?他们会找很多的原因来对抗,来遮掩自己的伤疤,从而缓解了自责,也失去了原动力。所以有些孩子慢慢变成学习是为了父母而学,考不好,最担心的是怎样来对付父母,而不是怎样改进。所以对于父母,要尽量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焦虑。
4、关注非知识因素。比如:学习方法的调整、注意力的培养、独立行为的培养等等。
有些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唯独关心的是孩子的作业,做没做完,做得对不对。其实,这些更多的在小学就完成了。现在更多的是应该关注孩子非知识方面的因素,比如学习方法的调整、注意力的培养、独立行为的培养等等。
每一次考试后是调整学习方法的最好的时机。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关键,但它只是在考试前,作为制定目标时起作用,考完了,再盯着它看,已经没有意义。
现在要做的是,第一,与孩子共同分析试卷。从试题本身分析学习上的漏洞,再从当时学习的状态和考场上心态的把握来分析和回顾,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第二,与老师沟通。看看老师对孩子的学习是怎样的分析和认识。然后两方面结合起来,听听老师的建议,从而改进学习方法。
在这里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要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过多强化。从心理学上讲,它是一种心理暗示,而且是消极的暗示,力量很大。比如说,“你就是做题粗心大意、马虎,下次可千万要仔细一点”。这话虽然不错,但“马虎”成为孩子的一个负面暗示,它在下一次考试,甚至时时刻刻都在起作用,孩子会不断的提醒自己不要马虎,但潜意识告诉自己就是一个马虎的人,潜意识是不分好坏的,它会指导你行动。
再说注意力的培养。虽然注意力的训练关键在小时候,但是在中学阶段仍然可以有培养注意力的办法,养成一个集中注意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学生经常反映的问题是在家里写作业不能集中精力,甚至边玩边写。实际上,最好的办法是教给孩子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要学会自我奖惩。将一个闹钟放在桌旁,预计写某个作业的时间是一个小时,那么定闹钟45分钟,如果按时或提前写完,用剩下的15分钟奖励自己,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学习以外的事情,如果没有按时做完,要想好如何惩罚自己。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在模拟一个考试的环境,让自己既有高度集中的体验,又有放松休闲的机会,这样既有成就感,又缓解了压力,让时间富有弹性,学习更有乐趣。
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从监督、引导,逐渐过度到孩子自己独立完成。
5、教育孩子尊重老师、信赖老师。
有些孩子现在对老师不尊重、不信任,虽然与学生自身的认识以及周围的环境有关,但家长的教育也是关键。有些家长对老师是及其不信任的,有的是对整体的教师队伍,有的是针对个别老师。那么这种信息就会影响孩子,孩子也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教育无所谓的心态。
其实,每一位家长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都会有体会,当你信赖老师的时候,你就喜欢他教的那门课程。实际上,信赖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的力量,当你信赖老师时,老师说的话语就对学生产生作用,否则,相反。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您肯定是希望在学校孩子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听您的话。那么,作为老师,我们会教育学生在家要尊重父母,信赖父母;作为家长,您也要培养孩子建立尊重老师、信赖老师的心态。这样我们学校和家庭才能更好的配合教育好孩子。
6、关注孩子在学校发生的高兴事。
其实也是一个心理暗示的问题。您总是问孩子一些他不愿意提及的事情,担心的事情,不高兴的事情,孩子不愿意跟您交流,同时到学校里,他会一直关注这样的事情,所以相对思想会显得消极,负面的东西多一些。所以多让孩子讲些高兴的事,讲完了,您也表达您的高兴,不要总拐到学习上,慢慢又封住了孩子的嘴。
7、表扬要有限。
有些孩子特别依赖别人的表扬,当他所期待的表扬没有出现时,他会感觉关爱的缺失。
过多的表扬会使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转移,所以尽量让孩子感觉到很多的事情是应该那么做,很正常,没有什么特殊的。
8、 以接纳的态度面对逆反期。
逆反期的孩子从心理上的反应就是反对依赖。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就是青春期,就会进入人生第二次逆反期,当然每个孩子的逆反程度不同。有的孩子过度顺从,需要培养独立意识,有的孩子过度逆反,实际也是依赖的表现。
对于出现逆反现象的孩子,主张不要压制、控制,越控制反而会越逆反,甚至成年之后,会形成“唱反调”、“挑刺”、“反叛”的人格特点。所以需要父母在这个时候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知道它只是一个过程,不要试图和他们辩论,试图说服他们,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思考。您退一步,他反而会怀疑自己,您要坚持,他会比您还强硬。
9、 好的夫妻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往往有的家庭夫妻关系不是很和谐,经常的吵闹,甚至冷战,或者经常瞧不起对方。孩子对于父母是最具有察言观色的能力的,那种不和睦早已被看穿了。而有些父母沉浸在夫妻的矛盾中,甚至将矛盾以其它方式体现在孩子身上,忽视了对孩子影响的关注。
而孩子在心理上的反应是,他并不认为这种矛盾仅仅是你们俩的事情,他更多的是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不关注、不关心、不关爱,以至于对眼前学习的事情更烦躁,甚至对未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心理学讲,人都有爱和被爱的需要。当孩子长期存在这种父母关爱的缺失感的时候,他会向外界寻求,但因不成熟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对好朋友过多的奢求、接触不良青少年、早恋等等。
所以,希望家长们为了孩子,相互多接纳、多包容,为了孩子,完善自己,为了孩子,自己也要成长。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的发言,做孩子能够信赖的父母,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自己。
希望能与家长们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感谢大家!
 
200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