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看形势,积极调整 |
四月底的银川,宛如它的名字一般,洁净如银,一马平川,全没有想象中的西北那么黄沙莽莽。
银川一中的新址坐落在银川市的兴庆区,它是宁夏成立最早的一所学校。周围一圈雅致的居民住宅仿佛昭告着这座百年名校的成绩。逐名校而居,这是大多数城市共有的特点。
我们此行考察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该学校在实施高中课改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效果,解决我们所面临
的种种困惑。2004年,宁夏作为首批高中新课程实验区进入了新课程教学阶段,三年磨砺,一朝见分晓,一中可以说又走在了前列。
我们首先被带进了二楼的一个展厅,这里陈列着学校课改以来的各项成果。其中最吸引我们的是一本本学生成长记录袋。拿起第一本时,我就被其中的内容震撼了。一张录取通知书,一份考的好或是不好的试卷,一次与老师的交流,一个得意的手工作品,甚至一张电话缴费单据……都可以收录在这个看起来着实普通的文件夹中。翻动的过程,指尖搓捻的仿佛是一个学生三年的日子,是他成长的一段心路历程,随之你会忍不住感慨:原来时光还可以如此触摸。问陪同的老师,这个创意源自新课改评价方式的变化。每个学生把生活中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放进这个袋里,同时配一段文字作出评价,可以展示,也可以用来警醒,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
展厅里陈列的还有学生的各科研究性学习报告,不同学科的老师们分别有针对性地认真阅读了他们的成果。
接下来是到会议室听学校一位主任介绍他们的课改经历,我们一行16人纷纷拿出带来的问题请教,最终获取了关于课改的一些更为感性的一手资料。我的理解是:我们不拒绝课改,因为这里有很多新的理念,确实有它的先进之处。但在目前高考终极性评价还未改变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静观形势,积极调整。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课改精神,不能盲从,再有就是要辨清本末,“末”可以改,而“本”在任何时候都是根,不能轻易削减。
会谈结束后,我们参观了一中的校园。散落在草丛中的一个个雕塑新颖别致。在这里,人的五官被分别赋予了一种使命。学生们正在进行紧张的期中考试,偶见一两个学生坐在石凳上看书,也是凝神注目,一如学校所给予他们的教育。我想,课改之于他们,也许从来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所渴求的只是能托起他们,能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