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内容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标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它不仅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还能培养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探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索和运用。但是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现象令人困惑。因此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文献综述,梳理了其理论基础,发展历史以及定义和目的。阐述并分析了具体案例,并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主题词:小组合作学习,英语教学,学习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标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它不仅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还能培养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探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索和运用。但是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现象令人困惑。本文浅谈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以及一些反思。
二、文献综述
1.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同时也有着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众多关于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由于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其理论基础的侧重点也不一致,但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角度给合作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丰富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罗伯特·E·斯莱文[美]在《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一文中介绍了六种理论。我国陈云英博士认为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认知理论、自控理论、集体动力理论和课堂教学理论。
吴向丽在《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一书中认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群体动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1]
“根据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对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加以探索。” [2]
王坦在《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中认为“合作学习主要奠基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之上,其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接触理论。[3]
上述所列都是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总而言之,合作学习理论基础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及建构主义,其中社会学部分以社会互赖论(Thesocialinterdependenceperspective)为主;心理学部分则包括认知发展论(Thecognitivedevelopmentalperspective)及行为学习论(Thebehaviorallearningtheoryperspective)。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历史
我国从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从浙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代表性的有:《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王坦.学苑出版社,2001)、《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裴娣娜.学科教学,2000,2)、《主体合作学习:教学影响方式的结构性改变》(周林.四川省主体教育文集,2005.9)、《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曾琦.学科教育,2000.6),分别从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或系统的研究,旨在探讨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合作学习建构起完整的理论框架。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目的
本文所指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虽然各个研究群体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和表述有所差别,但在合作学习内涵和活动取向上,具有共同的认识。即认为:合作学习是“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的协同发展”。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忽视了除知识以外的其他目标的达成,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并从语言知识与技能、英美文化、情感与态度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强调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知识性目标的达成,而且也有利于过程性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许多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所以小组成员之间就有了荣辱与共的关系,组荣我荣,我为小组的荣誉尽力。这样就自然会出现互帮互学、互补互进的局面。这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看到的一种学习氛围。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由于小组成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每一个人的学习成绩都与小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小组成员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关系,久而久之也会建立深厚的感情,后进的同学在这样的团体中也会有用武之地,即使遇到困难的问题也能得到组内其他同学的帮助,所以学习的自信心会随之增强,自尊心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认为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新开拓:1、合作学习开拓了我国现代教学的新领域。2 、合作学习丰富了我国教育生态理论和教学互动理论。3 、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的情意功能。4 、合作学习探索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5 、合作学习建立了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4]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案例)
英语课上,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分别在两个班布置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们的表现令我惊讶,他们浪费了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 。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是在不断分工:你说第一题,他说第二题……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而另外一种情况是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还有的组一直在用中文讨论,也没有很好的达到练习语言的效果。但是有的组却表现非常好,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记录,有的发言,有的补充,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教学内容,还对所学内容有所拓展和延伸。每个人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此外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制作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如制作小组制作主题英文海报,制作英语广告等内容,有的小组分工合理有序,任务完成出色,但有的小组却恰恰相反,分工混乱,互相推脱,任务完成较差。同样是小组合作学习,同样的合作学习任务,不同组学生的表现却大相径庭,这就引起了我的反思。
四、反思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在合作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注重运用合作性英语教学,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首先我们要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结构。
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未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注定不能达到最优。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行业是不同的,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小组交流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学生才能感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其次要制订合理规划,规范合作秩序。
这种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 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从而及时调控。
最后还要采取合理有效的个人及小组整体评价机制。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重心已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群体合作达标。这样就更注重团队的整体效果和战斗力。小组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理解,更学会了合作,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无形中得到了培养。但是只有采取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才能监督并促进小组内成员以及小组整体的发展。
通过研究,合作学习的价值逐渐被教师认可,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与此同时,一些突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2、研究者与教师缺乏密切合作。3、忽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5]
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教学设计是否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认同,需要课程的认同,更需要学生的认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准确把握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以及教学的艺术性。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同时还要注重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及时总结交流以及与家长合作。
参考文献:
[1] 吴向丽.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 [M] .青岛出版社,2006.8
[2] 沈 权.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 [J] .中国教育学刊 ,2003. 7
[3] 王 坦.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05.1
[4] 王 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
[5] 曾 琦 .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J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