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朗读调动学生学习潜能教学案例

更新日期: 2011年1月20日 上午12:00

本文获得北京市第二届“智慧教师”征文活动三等奖

【案例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朗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作出明确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相勾连,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方式,然而,现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教材越做越大,课本越来越厚,试卷则更是浩如烟海。教师上课为了赶进度,以析代读,学生忙于记录,结果,教师讲得多了,学生读得少了,效果不尽人意,这虽是一个老话题,但也是一个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老难题。所以朗读的问题主要的问题不是认识问题,而是操作问题,

本案例就想探讨朗读在语文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性。

【案例描述】

一、 第一轮朗读:预习时的个人朗读。

预习要求必须以读的方式进行,并且预习的首要任务是正音。这样即使预习中没有以大声朗读的方式读课文,也能为进一步朗读做好基础工作。要求是教师必须坚持不断鼓励学生完成预习,使预习成为学习语文的习惯,并以此为豪。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基本能完成预习,尤其是三班每次检查预习只有2—3人不能完成,效果很好。到第二学期,一班也完全接受了这种学习习惯,常常表现出更出色的预习朗读习惯。

二、 第二轮朗读:课堂上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并完成以下任务:

1、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

2、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读完后讨论。

(教师范读也可以是其他媒体的范读。)

这一轮朗读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准备,不仅要流畅朗读,而且要充分理解课文,在给学生范读过程中,必须做到声情并茂,这样的朗读才能对学生有言语训导、行为感染的作用。给学生示范这是教师的基本功,我们不能忽视。如果是利用多媒体范读也要在给学生听之前认真选择, 挑选最接近原著情感脉络的给学生,而且在给学生听的时候,自己要认真听读率先垂范,并在听读之后给于恰当的点评。

三、 第三轮朗读:教师监督下朗读。

这轮朗读的要求是限定时间,有能力的学生读的次数多,能力弱的学生读的次数少。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又使能力弱的学生有了追赶的目标,几乎所有的学生的最大潜能都能调动起来。这是一篇课文学习的高潮,利用得好都可以使背诵事半功倍。尤其对古代诗文更是行之有效。

四、 第四轮朗读:课前集体朗读。

这轮朗读的目的有三:

1、及时复习已经熟悉或背会的课文

2、使朗读成为语文学习相伴而生的必然

3、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

4、使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受到感染

【案例反思】

美国哲学家赫舍尔说:“最高的问题不是存在,而是对存在的关切。”既然传说中的90后是“快餐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一代宠儿,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使我们的宠儿们的心态像暴饮暴食后的食客一样坐卧不安,在这种浮躁心态之下,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而语文更是整个学习安排中的第三世界,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语文学习状态,就从“读”开始,而要想“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的经验是:

1、朗读要求:贵在坚持。坚持才有可能胜利!

2、朗读内容:以要求背诵的篇目为主,以课本及读本的美文为辅。当朗读真正成为习惯时,就可以扩大朗读的外延——采用教师推荐美文朗读。

3、朗读方式:多种形式朗读,例如:集体读、个人读、教师读、学生读、多媒体读、配乐读(如指导朗读《荷塘月色》时,边朗读边播放一些典雅优美的乐曲,不仅能使人随音乐一起,置身于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声中融景,景随声出,而且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配景朗读(教《再别康桥》时,播放伴以蓝天白云、岸边垂柳、水中小草、潺潺小溪及欧洲田园风情曲子的朗读录像,那优美的韵律,那荡人心弦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学生看着听着,深深为画景诗情所激动,不约而同地跟着朗读起来。以景激情,诱发了朗读兴趣,通过朗读,学生读出了诗味,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诗人一起欣喜,与诗人一起眷恋。)等等。

4、朗读时间:时间长短均可,可以是早晨,可以是课前,关键是要做到“语文天天见”!

【案例结语】

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花朵,这是我们21世纪语文教师共同承担的、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当我们发现学生的语文学习被动时,不妨 “眼高手低”,从最基本的“读”做起,让小课堂容纳下大天地,不要忘记“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记得我推荐并给学生朗读了《娘,我的疯子娘》,学生听得很认真也很投入,被故事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热烈盈眶,有一个一米八高的大男生甚至泣不成声,难以自已地冲出了教室,那时我震撼了——我们所谓的浮躁的一代原来是这样的真挚。我不得不说朗读能唤醒学生的赤子之心!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终极追求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各位老师不妨试试这种方法,相信您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