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进步--阅读孙维刚著《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有感 |
在教育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的事迹曾感召了无数人,以他为一面旗帜,引领自己不断前进,以他为一面镜子,时刻检勉自己。
他就是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数学会理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批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模、北京市模范班主任以及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全国十大师德标兵之一的孙维刚老师。孙老师崇高的荣誉令人惊羡,五彩的光环折射出孙老师丰富的人生和优秀品格。这位身患癌症,曾作过五次手术的老师,在北京22中任教38年,不唯官不唯利,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呕心沥血作了长达17年的三轮教改实验,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做出了令人为之咋舌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我阅读了孙维刚著《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
我和孙老师有着相同的工作经历,既教数学,又当办主任。但从孙老师身上折射出的思想是我远不能及的。我也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奋斗了十余载,虽没取得像孙老师那样令人为之咋舌的成绩,到也总结出了一套教育教学经验。通过学习孙老师的事迹,不但提高了作为一名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更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实践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从教育教学两个方面谈谈体会。
德育方面:
由于时代的不同,老师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就更难做了。因为作为班主任不但每天要完成学校布置的硬性任务,还要解决许多学生的问题。如行为上的,思想上的,甚至学生家庭中的一些问题等等,整天做一些琐碎的小事,婆婆妈妈的,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未必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更让班主任老师们担忧的是没有充足的时间潜心钻研教学,这是使许多老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因。
要改变这种想法,首先要重新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并摆正它的位置。单纯地认为,只要教好我的课,我就是一位好老师,这是非常片面的,狭隘的认识。其实教育和教学是不矛盾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社会需要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人才,同时,无私、大度的人,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幸福。而班主任老师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正因为我们的工作,才能使德育和智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并使远大的理想成为刻苦学习的动力。所以,没有比我们的工作更重要的了,我们要把它摆在首要的位置。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当好班主任老师。德育工作才是班主任工作要全力抓好的大事,一切都要围绕它展开。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了,可为什么还会有许多老师厌倦班主任工作呢?细想起来,是因为很多老师都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抓学习,为了提高成绩,成天统计分数,抓态度,督刻苦,让优等生介绍经验,组织差生补课等等。二是抓纪律,因为良好的纪律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有的老师又问,难道抓这两点有什么不妥么?从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性质来看,确实没什么可非议的。但是,如果单从这里入手,只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简单的道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根本上改变,是不能彻底医好的。所以没,必须把德育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并且还要抓好。我们要培养学生诚实、正直、正派的人格,要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要为人民多做贡献,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让他们意识到因为我来到世界上,而使别人更幸福。只有抓好德育工作,才是教育的根本。
请家长的也要讲学问。如果把家长请来,只是为了向家长告状,甚至是“训家长”,则是一种愚蠢之举。其后果是既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又向学生和家长宣告自己无能,更可怕的是把家长也推向了学生的对立面。不仅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甚至会制造更大的麻烦。所以请家长也要讲艺术,合理使用家长这个实施教育的辅助资源,让他发挥最大的作用,才是我们应该想和做的。
教学方面:
孙老师认为造就学生强大的头脑 是数学数学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重在思维训练,造就学生一个强大的头脑,使不聪明的聪明起来,聪明的更加聪明,站在系统的高度,提炼思想,升华观点,得到数学解题的四大法宝:深入进去,弄通情景;顺推分析与逆推分析相结合;换个角度看问题是灵活性的本质;广义对称思想。长时间的熏陶,学生总能纵横驰骋,八方联系,运筹帐幅。学了孙老师的教学经验,我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我的教学工作。
(1)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的讲解,以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一模式的最大局限性是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形态是教师给与的,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擅长将数学知识讲新、讲难,而且开始时就要求学生注意这个、注意哪个等等,这就好象一个不会走路的孩子,他刚开始学走路时,大人对他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或提供各种各样的建议会使孩子害怕走路一样使学生害怕数学,从而影响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够着眼于通过研究数学知识在学生大脑内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通过教学设计为这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创设相应的情景和条件,那么数学教学就可以促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自主地归纳和概括出“新的数学知识”,也就会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记忆负担。这是因为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都来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为了克服讲解模式的局限性,尽量发挥讲解教学模式的优点,教学设计时注意通过问题和例题来突出数学知识的的本质,从而促使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数学问题和例题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通过师生在学习过成中的相互交流,缩短了师生间教与学的距离,为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创造了条件。
(2)教学难点的处理。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不爱学习数学,这是很自然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就应对知识本身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在处理教学难点时,教师应站在学习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揭示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谓新的数学知识,只不过是已有数学知识的新组合,或者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思维形式的结果。例如,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讲定义、讲解法、总结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几种形式和练习四个过程。这种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讲解来促使学生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通过教师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几种形式来促使学生记住这些规律,然后套用这些规律得到不等式的解集。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的缺点是易使死记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规律。如果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的记忆负担。实际上,解一次不等式是观察二次函数图象得到解集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学会如何观察图象获得不等式的解集是学会解一元二次不等的关键。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本人设计了相应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得到解集的问题和例题,以突出体现这一新的思维成分。实践表明: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地促使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自主获得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不给学生留过多的家庭作业。孙老师认为:题不在多,但求精彩,更求知人善用,在总结、发现、创造、前进中融会贯通。
反思我们自己是怎样做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做的题不够多,这题没见着,考试时就不会做。故此就留大量的家庭作业。累得学生整日忙于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就更谈不上灵活和创新了。长此下去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学生,思维越来越窄,方法越来越死,当然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了。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为学生选“精彩”的题目。选那些解题思路充满省略,有一定的综合性,有灵活性。不是对定义、定理、方法条文进行复述性的题目。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会解题,正确对待做题,态度和方法要得当,不能为考试而做,更不能抱着希冀将来试卷上的考题有眼前题目的心理,否则必将导致记解法套题型,陷入题海。善于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教育教学功能,通过一题多解,思维发散;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形成规律。对待错误,善于反思,“吃一堑,长一智”。回顾、总结、反思,只有掩卷反思才会有所发现和优化,一旦规律形成,数学知识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或是冷片望而生畏、杂草丛生的沼泽,而有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离天不过三尺三之感!
我的感受还不止这些,我深深地感到孙维刚老师作为我们的老前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从事教育事业的师德、师魂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神财富。我想,如果我们能把孙老师的这些宝贵的财富应好好体会,学习,并能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收益的不仅是我们,而是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