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与教育家同行--读《做最好的老师》的感悟 |
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时间。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育为语文教育”“集体注意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体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时间让广大教师感动、折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意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想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拿到这本书是在2007年,书名很吸引我,做最好的老师一直是我职业生涯孜孜以求的目标,很想知道答案,于是一页一页地看下去,答案并没有很快找到,但,我再次了解了如何真正理解教师这个职业,如何给予学生以师爱,在渐感职业匮乏的时候知道了如何提升自我,给自己充电,以更好的姿态和高度投入到工作中去,知道了有些“爱”会变成伤害,如何走出教育误区,学会将经验和科学区别开来,知道了班主任工作如何做到科学与特色并重,而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知道了培养优生我忽略了什么,对与学生的思想改造工作和青春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哪些要做的,一路读来,看到了我想过的问题,李老师诚挚地讲述他和学生的故事,他的思考,他慎重地试验,他失败,他成功。看到了我没想过的问题,思路被逐步拓宽,原来,还可以有这个角度的思考,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工作,原来,我们可以与学生这样共同成长。
李镇西老师说: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这句话原本是师范毕业时心中的一个信念,初为人师时我不知道怎么去爱学生,只是摸索着,实践着,我告诉自己,要严格,这是爱,要温和,这也是爱,要真诚,这同样是爱……,但,琐碎的日常工作,调皮的学生,工作的压力慢慢销蚀着我的耐心,有时候处理问题的时候开始更多运用自己较以前更娴熟的教育技巧,或者说是教育技术,看起来处理问题比以前更快,甚至更好了。不是很好吗?我有时问感觉有点不对劲的自己,李镇西老师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没错,就是这样,当然,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老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奖赏”,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使是身为老师,我依然会很自然地更欣赏某些学生,这种欣赏往往并不与学生的成绩相关,常常是因为这些学生身上体现了我欣赏的品质,比如积极乐观、努力拼搏、有责任感、有集体意识、热情友善、乐于助人等等,而那些自私自利、消极悲观的学生就较少得到我的欣赏。李镇西老师说:教师对学生应博爱,虽然他讲述的事例和我的情况并不一样,但我们都曾经自以为自己很有道理,他认为他当时虽然打了学生,但他打的是欺负学生的流氓,自己是对的,而我认为那些自私自利、消极悲观的孩子就不该得到什么欣赏,只能帮助他们(看看,我采取了多么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欣赏他们,我没错。但是谁能说缺点多的学生不是学生,不需要老师的欣赏和爱呢?因为孩子的特点而对孩子厚此薄彼,是真爱吗?我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评价孩子,但,老师并不只负责评价,老师要做的还有帮助孩子去发展自我,也学就因为他的身上某些缺点太突出,或者缺点太多才更需要老师的爱,对他们的教育少了爱又怎么能取得好的效果呢?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只爱一部分学生的爱是自私的爱,不是真正的师爱。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秀的学生还是有问题的学生都理应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曾经的普通中学教师如何发展成为教育家,我看到了他一路上如何执着追求,不管失败还是成功,他都是一直前行。我看到太多的真诚和智慧,堪称教育教学的精华集。感谢这本书,在我困惑如何发展自己,如何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给我很多有益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一个思考的空间,它帮助我站在了一个新的教学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