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更新日期: 2010年12月13日 上午12:00

当班主任的技巧、方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保姆式带班、警察式带班、厂卫式带班、情感带班、专制带班、制度带班、民主带班等等,这些方式虽各有千秋,但却似乎远离了一个根本:学生。班级是班主任的,更学生的,只有学生们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建立了情感上的契约,一个班集体才真正的形成,他们会自觉维护,他们自我管理。在我看来班级应有风尚就是班级精神,是一种班级成员的思想所向,精神信仰,它是班级舆论形成的依据,同时又是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发展方向。因此思想引领,用精神铸就班级,打造班级精神才是带班的有效方法。
在接班之初班主任就应思考并确立班级的整体定位和三年规划,因为只有拥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周全的计划,才能使一个班级的成长之路走得稳、走得巧。
在我看来一个班的班级精神和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的凝聚力的体现,它包括:和谐的集体关系、坚韧的学习精神、关爱的社会意识、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是学生生活的基础和后盾,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毕竟每个学生每天要在校内、班中学习生活将近八个小时。他们会在这八个小时内经历成长的艰辛与收获,感受文化的熏陶与打磨。
给他们一种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很重要,因为在这三年中同学之间要建立的不是酒肉厮打的哥们情谊,不是眉来眼去的儿女情长,而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协作、战斗激情。
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文化的氛围很重要,因为在这三年中同学们要积累的不但有理论基础知识,还包括文科生应有的文化素养。
一、以班级常规建设为契机,打造班级精神
(一)用班规明确班级纪律
在学生的心中,校规、班规是用来约束和惩罚他们的工具。故而,由老师制定的班规很难让孩子们信服和主动遵守。只有由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才能使他们信服。其实在老师的合理引导和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因感受到尊重和重视从而自觉遵守,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之间相互监督教育的作用。
因此,开学的第一次班会,教师可抓住这个教育的契机,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几个方面制定班规,并在全班通报。班会集体讨论通过的班规只有“民主、明确、详细、合理”,才能成为学生遵循的标准,教师检查的依据。

 
 
 
 
 
 
 
 
 
 

(学生分小组制定班规)
(学生对班规进行举手表决)
  
(二)用班歌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歌是一个班级人文意识的体现,更是一个班级增强其凝聚力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在班歌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了班中很多有才华的孩子,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更多同学的创作潜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很好地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在班歌的歌词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很好的交流与沟通:孩子们在歌词里注入了他们对时代的感受,而班主任可以在歌词的修改中寄予了自己对班级、对孩子们的希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经过专人的编曲和录制,抑或是用现有的歌曲重新填词,这样便有了班级的灵魂之歌。
每当班级参加重要的活动,或是孩子们因为取得成功而兴奋地庆祝,抑或是班级面对困难心情沮丧的时候,就都会情不自禁地哼起这首歌,它会给予一个班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三)用班徽诠释班级意识
一个班设计班徽的想法多源于班刊的印制和运动会班服的设计。我想每个班级都需要一个代表它的符号,这里面包涵了班训及班级的文化意识。在同学们的集思广益下,经过多次的设计和修改,就会出现融合了班级理念的班徽。
在此举我所带的07级文科试验班的班徽章为例。这是这是个我十分欣赏的并以学生为傲的班徽,因为从这里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艺术感悟力和创造力:集聚中国书法刚劲与柔美“文七”两字书写在以白色为底的“宣纸”上,在文字的上方印有文科班班徽的初稿“文七印”,力透纸背,美感十足。仔细观之,整个构图黑色为“墨”,红色为“印”,又将文七两字很好地融会成一个“我”字,这看似简单的班徽包涵了同学们不简单的设计,诠释了他们不简单的信念:“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穿着这件印有班徽的班服的孩子们在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上,打破了众人“文科皆弱兵”观念,史无前例地获得了校运动会团体亚军的好成绩。我想这就是班级文化给予班级成员的力量。

当几十个个标榜成熟、宣扬自我的个体通过一些有效地班级常规建设,感受到了班级的精神,明确了自己的身份,由心产生了爱班的情感后,一个集体才真正的建成。这时,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再是踽踽独行,在这三年的中,他们的快乐将加倍,痛苦会被分担。他们从此就有了共同的名字。
二、用无声语言为载体,培养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很抽象的词。人文素养到底是什么?这是班主任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我的理解和与学生接触后的感受,我粗浅地将它“断章取义”,解释为“为人”和“做文”。
除了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家庭、社会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基础建设起到了一些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棘手的问题:现在的高中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张扬独特的个性却忽视了集体的共性;习惯了索取却忘记了给予;富有批判精神却缺乏欣赏意识;大男人变成了小丈夫,无私的“傻”大姐变成了利益至上的“私”女郎。因此,在班级集体意识形成之后,应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对于此,可借助班主任的学科特点,形成一些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利用无声文字武装环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对他人的关爱。
“让墙壁说话”是近几年德育教育的一个新倡导,班主任不尽可以借助板报、墙报、班级宣传栏来达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甚至还可借助一些有趣的小标语传递对生活的关注,如在回收饮料瓶的箱子旁贴上“垃圾?放错位置的财富!”,告诉孩子节约的重要;在垃圾筐的前面贴上“你的投篮命中率高么?”,提醒学生垃圾放入纸篓;在班级地板边贴上“反对‘路不拾遗'”,影响同学共同维护班级地面的情节等,一个个玩着文字游戏的小标语既可在学生紧张的学习中起到调节的作用,又可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借助同学生日这一契机,用文字带领同学传递班级的关爱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初老师可给学生示范,用藏头诗的形式在黑板上给当天过生日的同学写下祝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形成一种自发的生日祝福方式,一首首诗歌中不仅承载了一份关爱,还拥有着一些文思。如07级文科实验班学生写的《双飞》:腊月初冬过,斯人方十七。二月梢头俏,豆蔻年华时。伴君已两载,犹以为一日。长久情似漆,如形影相依。光阴甘如蜜,琴瑟共友之。生当长相守,死亦不分离。伯牙重子期,山水也相惜。凤求凰一曲,神韵穷天际。遇此良人兮,问今夕河夕。乐以新相知,何求复何期。莫辞一华章,士为知己死。念伊千千心,惟有君不知。
(二)借助班刊文集与生沟通,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关注、探求反思意识。
班刊、班级文集是拓宽学生视野、延伸学生思想的很好环节,班主任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组织学生对一些自然、社会科学进行探索,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在此将我之前的 尝试与大家分享:

在带07级文科实验班时,我在建班之初就组织全班同学开始了班级文集《文七姓》的编写工作,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网络追溯自己姓氏的起源并了解家庭为他们所起的名字的含义,将其写成简要介绍,从而使孩子们感受自己的血脉中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和家庭使命;另一方面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与自己同姓的历史英雄和当代人物,将自己的感受赋予笔端。
有的学生在追溯历史名人中,感悟着自己姓氏的含义:
“我有幸与风格迥异又极富名气的古人同姓,自感兴奋不已。记得,明太祖朱元璋叱咤疆场的威猛。赤手空拳,单枪匹马的他凭借惊人的勇气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忘不了,文学家朱熹涉猎广泛的才华。少即读书,吟诗作赋的他,投身理学的研究与哲学的探索。遥想风沙雪雨中朱德将军指点疆场显淡定;月下荷塘边,朱自清先生清波凝步寻宁静。朱姓人可真算内定文学外显武略。但无奈我既没有风云天下的智勇,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才情,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个姓是否真该属于我。于是一段时间的迷茫,一段时间的惆怅。
然而,也许上天赐予你的东西定会有些许道理。翻开字典,我看到了这样的释义“朱,朱红”所谓朱红就是较为鲜艳的红色。短短两字让我一下想到心灵的纯度:我那一颗自认为还赤诚的心灵。或许,它能让我寻到真正的归属。”
有的孩子在探索姓氏起源里,解读着家庭的意义:
“品姓如品茶。但我的茶,不像龙井那样高贵,不像普洱那样厚重,只是淡淡的,普普通通,简简单单。
伦,源于姬姓。出黄帝属下伶官伶伦。属于以祖先名字为氏。炎黄时期,黄帝身边有位伶官,叫伶伦。相传,伶伦是古代音律的发明者。
伦,是家,是一种和谐。
倫,是大家。君王是“イ”,“侖”是臣民,是天下。天下太平了,君主才能安宁,但是,君主只能倚靠在天下旁,作为辅佐,不可以一人独掌天下。倫,便是这和谐的化身。当一个社会和谐了,臣民,君主,才能共享天伦之乐。
倫,是小家。小时候,“イ”是爸爸,帮助我,呵护我。无时无刻都给予我爱的力量,“人”是妈妈,保护我,鼓励我。随时随地都赐予我家的温暖。“倫”是我最贴心的一个字。小家和谐了,大家才能更美好。”
还有的同学在评价自己的姓氏中,道出了独特的见解:
“近几天有报道说“王”这个姓氏已经超过了‘张'和‘李'成为目前中国的第一大姓,这究竟是喜是悲,我也说不清楚。有人认为:重姓重名,和当今这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是十分不协调的,于是便给自己起了很拗口,很偏的名字,更有甚者直接将自己的姓氏改了,改成了很稀罕的字,以此为荣,号称张扬个性。而在我看来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只要不过分庸碌,是完全没有必要改的。况且‘王'这个姓氏是宗祖流传下来的,我有将其延续下去的责任,逃避责任,这不是我所做的。那些盲目追求个性化名字的人又有几个真的有所作为呢?改怪名不过是表皮张扬而已,内心的空虚是永远无法掩盖的。”
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经历了近两年的孕育和反复修改的“生产”,终于宛若个新生婴儿般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和孩子们沉甸甸的感悟展现在“文七人”的面前,那一刻怎个感动了得!
班主任工作本来就是个细致繁琐的工作,再加上班主任们给自己定下的近于苛刻的要求,更会使得他们在班级精神、班级文化的打造工作中多了一份苦涩。因此一定要多思考优化自己的带班理念:首先,班级精神的塑造和建设需要班主任的宏观引导;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精神建设中的骨干作用避免一言堂;再次,班级精神的形成离不开班级活动的不断整合;最后,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充分调动每个个体的积极性,是班级精神得以持久发展的动力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