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班主任,一定是注重对学生工作的方法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点滴经验

更新日期: 2010年4月2日 上午12:00

决定教育成败的因素是很多的。而学生的发展也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一个班级、一位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可能成功还是可能失败,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就像成功的战争一样,成功的教育是可以预见到的,但不是通过蛮干取得的。一个班级的教育是否能够成功,我觉得通常可以观察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成长环境如何?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已经很明了了。学生不是个体的人,是社会的人,受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受他的朋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青少年学生自控力弱,由于不慎交了不良的朋友而学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好的班主任一定是注重班风的建设。好的环境和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有些家长愿意出很多钱把孩子送到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读书,就是看中那里的氛围了。这种氛围是几代人共同创造的,是金钱所不能换来的,是弥足珍贵的。我们看一个人的成长,可以先分析他所处的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所以在不良的环境中,人的本性中不好的一面完全暴露出来,而且因不良环境而放大,使环境更糟,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这一点,教师不可不察。

第二,班级的规章制度制定、执行得怎么样?邓小平说,好的制度,坏人也可以做好事,不好的制度,好人也能做坏事。可见制度是很重要的。学校、班级是不是有法可依,是不是有法必依,教师是不是赏罚分明,学生是不是有榜样,正气是不是压倒邪气?这些都是对学生发展影响很大的因素。好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应该是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的。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凝聚力强的集体,纪律一定是严明的,制度一定是合理健全的。

第三,教师是不是有人格魅力?学生长大之后仍然记忆如新,不能忘怀的教师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时代是很容易崇拜一个人的,如果教师能有幸成为学生的崇拜者,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荣誉,对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益事呢?尤其是学生所崇拜的教师又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好的教师不但会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起点,更能够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他的成功的机会就很大了。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更重要的是要修身养性,让你的学生无时无刻都感觉得到你的人性光辉。

第四,学生的潜能是不是受到激发?人的潜能是无穷的。班主任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要象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上进心,所谓气可鼓而不可泄,也正是这个道理。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是不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他是受压抑还是蓬勃发展的,他是不是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们班主任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对班主任而言,做好这四点是需要积累的。体现在我们日常对班级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管理中。日常管理做到位,假以时日,必定会见到成效。

可能有年轻班主任会问:我也注重这几点,但为什么效果不大,甚至收效甚微呢?

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食品,来喂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都把狗抓过来,用双膝夹紧狗头,勉强它张大口,然后对准喉咙灌进鱼油。而狗儿都会大力挣扎,甩脱主人的双膝,鱼油也流得满地都是。但过后狗儿会自己回来,静静地舔食羹匙,这个人此时才醒悟过来,发现狗所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喂食的方法。

  这是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育学生是多么的神似啊!我们以为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

不是的!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

所以说,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爱心是基础,也是我们要给学生的内容,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再好的爱心也没有效果。因此,好的老师,一定是注重对学生工作的方法的。

对于许多新做教师的人来说,班主任工作是他们的一个很大难题。看着许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轮到自己时却是处处受制,举步维艰,还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针对上述问题,重点谈两点体会,一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尺度的把握;二是班主任工作是细水长流,不可操之过急。

我们从新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说起。如何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新教师往往把握不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的尺度。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思想常常很活跃,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点,容易受到学生欢迎,也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是,与学生距离近了之后,却发现学生会不尊重你,班级纪律成问题,学生们并不自重,理想中的民主成了现实中的散漫。于是新老师开始观察老班主任如何带班的,看来看去,看出一个字,那就是“凶”。凶的教师对学生冷若冰霜,学生在他面前噤若寒蝉。和学生严格保持距离,班级纪律自然是很好,各项常规评比也是遥遥领先。新教师很是纳闷不解,虽然心有不甘,然而最终还是会选择走这条道路。因为这条路走下去,至少能立即见到效果。而民主的办法,往往会品尝到现实的苦果。

  但是用凶的办法对付以前的学生可以,现在也慢慢不行了。以前的学生犯了错误,你罚他,他会吓得发抖,乖乖听从处罚。而现在的学生就不一样了。你对他发火,他很可能会跟你顶牛,万一他跑出去不回来,你还得去找他,那个时候,你就被动了。要是碰到不太讲道理的家长到学校里来闹,你的日子还真不会太好过。

  要是不想多事,就对学生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只要保证在你任上别出什么大事就行。那么,你就是“弥勒佛”老师,这样的老师在现在的学校里也是很常见的。学生其实很欢迎这样的老师,碰到期中期末考试学校安排这样的老师监考,学生们甚至会鼓掌欢迎。心底里,学生们其实不大在意甚至是不太看得起这样的老师。当然,这样的教师只要心态好,大可将烦恼置之度外,完全可以活得很潇洒。

  以上两种情况,一种是太刚,一种则太柔。如果你是一名有志向的教师,想做有成就的班主任,那么便不可太刚,也不可过柔,而应做到有刚有柔,刚柔并济。

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刚是一个人的骨头,是人的精神内核。人不可无刚。刚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

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柔是一个人的皮肉,是一种处世方法。人不可无柔。人生活在世间,总有七情六欲,总是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人际关系中,以“柔”为贵。

班主任的学生工作应该体现出外刚内柔的方式。我在管理学生时其实是很严厉的,但学生并不记恨我。这是因为,我的内心是柔弱的。我对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内在的柔,而这种柔又通过教师的严格的管理体现出来。学生虽然感受到教师的严厉,但是知道教师是在为他们好,因此不会有怨言,多年以后,他们有成就之时,还会对教师心存感激呢。

说到我自己,在常规管理上面我的要求是很严格,很“刚”的。

1.每天早晨7:20-7:30学生必须到校;7:40之前作业必须由科代表送到科任教师处,若科代表因病(事)没有来,由学习委员代做;科代表将未交作业人名单一份交科任教师一份给我;

2.课间操、眼保健操必须认真完成,队列里不得说话、交头接耳。

3.午餐时严格遵守学校规定,学生之间不得“聚餐”。

4.午检前我先进班检查一次卫生值日,不合格的立即重做。

又比如我“柔”的一面:

1.每天早晨7:20我进入班级后,都会在教室认真巡视一番。这个季节每天我都用手摸摸暖气热不热。

2.真切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甲流疫情严重时,我关心每一位发热的学生,问寒问暖,对在家休息的同学,我都能打电话或短信问候;班里一位同学扭了脚还坚持来上课,我经常开车送她回家,

3.无论是对学习成绩优秀、习惯良好的“乖”学生,还是学习成绩不是那么优秀,甚至有些不那么让人“省心”的学生,我没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一律视为自己的孩子,对待他们的态度没有远近、疏密的区别。

我们再来谈谈班主任工作是细水长流,不可操之过急。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是深刻的耐人寻味的道理。胜利的军队总是先造成胜利的条件才同敌人作战,失败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打起来然后侥幸求胜。其实我们很多教师就是这样的。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就进行教育,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样的办法,就算是成功了也是侥幸的。真正高明的教师必须把情况调查清楚了,胸有成竹了再出手。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可是要把工作做好我们就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而不能两眼一抹黑,碰运气。

我们有一些班主任,总是心太急,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生犯一点点小错都不肯原谅,都要批评、要严辞训斥。学生的进步总觉得不够大,要是退步了更是不能容忍,一顿臭骂是至少的。对于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不反感呢?可是,教师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是为学生好,学生不服气,有对立情绪,班主任也知道、也很痛苦,但是没有去反思自己的错误和责任。如果我们冷静下来仔细的分析情况,就会知道,这位教师违反了首先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则,他很想做出成绩,弄得学生都很讨厌他,结果适得其反。我说这是:立功心切,操之过急,结果反而用力过猛。

用力过猛,挽回的余地已经很小了,败相已露。事到如此,他已经没有什么取胜的机会了。他和学生的关系已经弄僵了,在师生关系中已经被动了,就好像下棋一样,一着受制,步步受制,一着被动,步步被动。一开始不谨慎,后面无论如何补救,都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前,一定要反复考虑,这样做有没有副作用,这样做会不会有不良后果产生,没有把握的教育,就暂时放一放,没有深思熟虑,就不要说过头的话。通常来说,多一些鼓励赞扬是没有错的,尽量不要盲目地批评学生,因为不当的批评是很容易使教师陷入被动的。

我们就拿学生早上到校的迟到现象来举例。每一个迟到的学生都是有其迟到原因的,或是主观的或是客观的,迟到的理由也是多样的,有的还掺杂谎言。我是不大赞成将7:30-7:40这个时间段迟到的学生留在教室外面立即处理的。几分钟的时间是不大可能将问题比较圆满解决的,我更不赞成班主任在这几分钟里用疾风暴雨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问题不大可能得到真正解决的。采用这种方式来处理,即使学生第二天不迟到了,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化解了吗?学生对此心悦诚服了吗?不如让学生进入教室,进入学习状态,给处理问题一个缓冲时间。我们也平和一下自己的心态,消消气,让心头的怒火熄灭。其实想想我们为什么这么生气,除了觉得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低,集体荣誉感不强之外,有没有这样的心态:别的班级就没有迟到的;由于学生迟到,班级量化管理成绩要受到影响,领导会不会质疑自己的带班能力?这里面更多的还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过后的“缓”处理,我们的心态平静了,可以用和风细雨的方式了解迟到原因,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找到迟到的方法,甚至可以讲“是否需要我和你家长沟通一下,让家长督促你啊?”我们的学生在这一点上还是很乖、很孝顺的,他不愿意为此惊动家长。这样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基本就利于有利位置了。即使这个学生下一次又迟到了,我们仍不要发火,要相信学生是不愿意迟到的(除非这个学生以及厌学了),是想改正错误的,学生的心也是肉长的。

经验是可以积累的,方法也是可以学的。错误可以犯,但是相同的错误不能重复,时间长了,我们总能摸索到教育的一些正确途径。

最后特别强调两点:首先班主任要想带好班级,有一个必须的前提——上好自己的课,教学上要有“干货”,要让学生服气。否则,你就是再有爱心、再有奉献精神,在教学上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班级管理也不可能顺风顺水。二是对待班级学生绝对不能有所偏向,甚至不能“一碗水端平”,偏听偏信,这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