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案课题介绍(首都师大二附中 课题组)

更新日期: 2010年9月3日 上午12:00

一、课题立项说明

“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及心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课题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并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作为课题支持单位,于2009年10月9日正式立项(NO0901989B)成为“十一五”科研规划的课题。

本课题的核心命题是心理教育。其理论价值在于探索心理教育的理论体系,探索学校教育与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关系;其实践价值在于构建心理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规范学校心理教育的教材和技术设备,开发用于支持学科教育的心理技术手段,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协助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学校适应等智育与体育中的常见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发展。

本课题强调科研和应用的紧密结合,课题的实践主体是广大一线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同时,总课题组也期望可以借此项目为各个参加子课题的单位搭建一个经验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共同将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深入展开。

首师大二附中申请研究获批的专题是: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学校心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局限

1.心理教育的内容约等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是心理教育的很重要的一块,也是由于各种需要而最早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启动的一块,经过多年的普及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作为一个教育常识基本上被大家所接受了。但是随着长时间的心理健康普及,这个趋势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一谈心理就自动地在后面加上健康两个字:认为心理就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就是 “治病”的工作。这就给对这项工作任务的认识和现实开展带来了许多局限,尤其是心理教育工作领域的对象大多是青少年,他们尚处于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阶段,过分强调心理健康领域中心理疾病或障碍的内容就很可能会为心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抵触情绪等负面影响。

2.心理教育的对象约等于针对问题学生的工作

心理教育内容的局限带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它的工作对象就会被锁定在只针对少数“问题学生”或“学生的问题”了。由于心理老师的兼职身份或者学生的“病耻感”,害怕被视作“病人”,使得有帮助需要的学生不敢去找老师求助;另一方面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成效。

3.心理教育的方式约等于心理咨询和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若等同于心理咨询和辅导,就至少遗漏了学校教育的一个主体工作领域,即对大部分正常发展的学生和对学生的发展提升的问题。正如对待学生的身体和智力发展问题的态度一样,学校的心理教育者也不可能解决学生在学校里所有心理问题。

正是基于对前期心理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怎么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怎么突破这几个局限就成为我们之所以提出心理教育这个完整概念的出发点。只有同时利用好现有资源,又突破这几个局限后,我们才能真正在学校里开展好心理教育。

(二)心理教育中存在的明显问题

1.目标不清:心理教育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内容局限:当前学校心理工作内容重点大多放在防治心理疾患或心理问题方面,从而将心理教育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心理学的范围涉及人的知、情、意、行等多个方面,其应用远非心理健康单一范畴,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可以在整个学校教育和管理系统中得以应用,并发挥巨大作用。

3.受益面小:当前的心理教育对象重点是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没有实现对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促进。

4.手段缺乏:当前的心理教育手段严重不足,工作方法比较单一,而且与学校内的其他学科教育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离情况,不仅教育内容与其他学科缺乏协同互补,而且心理老师与其他任课教师也少有协同。

(三)高中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校近几年在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调研时发现,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考前焦虑、应试紧张、情绪调节方法单一的问题。因对学习压力不适应,每年都会出现少数因无法承受压力而厌学离校的学生。

针对着一情况,高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对学生有效指导的方法少,成效不明显,单打独干的方式多。经验积累的少,没有形成整套的解决方案。

本次研究就是向借助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式,摸清问题,理出工作思路,探索行之有效地方法,同时借助研究能够培养锻炼一支能够开展心理服务的教师队伍。

三.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要点分析

(一)理顺三个关系

1.理顺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谈心理教育并不是要回避和淡化德育,反而要明确与突出德育,其关键是要理顺二者间关系。

德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上层建筑,是建构在体育、智育和心育三大具体教育任务之上的更高教育理想与使命。三大具体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心理教育正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育的命题即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培养有用之人基础上的更高要求,就是德育的终极目标问题。可以说德育是渗透在每一个学科教育中的,每一个具体学科教育里面都包含有德育,每一项具体学科教育的手段与技术也都能够服务并促进德育工作。

2.理顺心理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

心理教育有一个与其他学科教育协作的任务,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3.理顺心理教育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心理发展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柱之一,而且心理发展是对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具有调控作用的。所以若是淡化了心理教育,就象“木桶短板原理”一样,短缺的心理能力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全面多维健康的发展。

(二)抓住两个面向

1.面向大多数学生。

2.面向大多数问题。

心理教育不能只盯着少部分同学的个别问题,这会使得心理教育在学校教育系统内被逐渐边缘化,心理老师在学校中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不能充分发挥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在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与促进作用,更无法实现心理教育与智育、体育的协同配合。

(三)建立一个机制——“心理教育工作机制”

心理教育工作要有一个体系,离不开这个课题一步步地延展,离不开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离不开课题组各位成员间的分工协作。尤其在前期已经具有的很好的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这个工作机制的建立使得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更丰富和常规化,达到教育的最高理想: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很好的知识技能,有健康的身体,实现学生的全面和多维健康发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高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

2.高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教师原因、学生原因)

3.高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解决方案(教师操作方案、学生操作方案、家长操作方案)

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借助网络平台配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

2010年5月—2012年8月

五、研究预期成果

1.高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的分析报告

2.高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解决设计方案

3.高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辅导案例

六、研究成员

姓名

性别

职责

职务

马欣笛

课题负责人

学校科研室 学校心理支持中心

梅务岚

课题副组长

教学主任(高中)

刘向娟

课题副组长

学校德育处主任

赵明

研究人员

学校科研室 学校心理支持中心

高春梅

研究人员

学校团委

李银萍

研究人员

高中年级主任

张俊华

研究人员

高中年级主任

张凤英

研究人员

高中年级主任

课题参与人员:

陈英、孙江、李海芸、韩建丰、王冬东、杨铭、郭锐、李淼、武晓光、王红艳、李叶桂、郝霖、孙月玲、郭文惠、李蕊芳、马雪芹、洪华丽、钱莹 刘威 庞丽华、雷晓春 陈华 金玉姬、胡晓彤 陈菲 孟秀丽 黄奕

执笔人:马欣笛 赵明

2010年6月30日